童年纪事

掏鸟窝

在断黑的夜晚,三五个小朋友借着月光,抬着一架木梯,悄悄地走近有砖缝的老屋,相准哪儿可能是麻雀的老巢,就蹑手蹑脚地架上梯子,一人利索地爬上去,轻轻地用捞鱼的网兜捂住砖缝的出口。一把长长的铁夹伸进去,一捣两捣,雀儿们就惊慌地外逃,恰成了我们的囊中之物。有时没这么幸运,空空的什么也没有,或者是一群讨厌的蝙蝠。这时粗野的骂声代替了收获时的唧唧喳喳。不过也没关系,大家发泄几句,又可以满怀希望地满院子寻去,直到网兜里有沉淀淀的收获,或谁家的父母扯长了嗓子,三番五次地催我们回去。

有时我们也在白天去捉燕子。大人们说,燕子不落穷人家,都巴不得燕子在自家的房梁上筑巢。还说燕子屎落到谁的头上谁就会长癞子,不准我们动燕子窝,更不准捉燕子。尤其是邻居那个中风多年,靠撑着方凳走路的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一见我们去捣燕子窝就骂,还说要到大人面前告我们的状,害得我们既恨死了她也怕死了她。

可我们总是好奇,特别是春天里,看到母燕远远地衔来虫子,一只只雏燕张大了嘴巴在窝边接食的样子煞是可爱,就趁主人不在家,一根长长的竹杆把燕子窝从房梁上捅了下来,小伙伴们便争着抢着把那肉滚滚的小燕子拿回家喂养,大人回来了没准会挨上栗凿或巴掌。后来上常识课,知道燕子是益鸟,每天要捉食很多的虫子,就再也没有去捣过燕子窝。尽管我们知道,每次把燕子窝捣毁,燕子们三天两天又可以将它恢复。

捉  鱼

捉鱼是我们小时候改善生活的一大门路。利用暑假或礼拜天捉上一碗鱼或泥鳅,再到菜园里摘些辣椒,放些生姜和葱花,一家人就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

湘西南的春夏多雨。我们砍来竹子,破成细蔑,织成嘴大颈细腹空尾小的竹掌。下雨时戴着斗笠,披着蓑衣,选准一个地方,把竹掌放在水塘或稻田的入水口,鱼儿也好,泥鳅也好,黄鳝也好,都喜欢逆水嬉戏或觅食,不小心进入掌中。由于掌的颈部有许多倒刺,它们就被困在掌腹当中,起掌时把掌尾扳开倒进鱼篓便是。这种方法掌到的往往是小把戏,有时七八条,有时两三条,也有时放空,运气好的话,一次可掌到小半斤。掌大鱼得用另一种方法,待到下暴雨,塘里洪水外泄时,我们把大号的掌放在排水渠里装鱼。逃出池塘的鱼儿喜欢顺水下窜,自然成为掌中之物,没准有七八两甚至斤多的鲤鱼或草鱼收获,让人喜不自禁。

晴热的夏天,我们则可以到河里砸鱼。几个小朋友赤裸着双脚,手里拿着一块两三斤重的鹅卵石,沿着河滩,一路寻找水底有空罅的石堆,估计哪个石窠里会有鱼儿栖息,就将手中的石块狠狠地砸下去。随着一股浊水上涌,往往会有一两条小手指大的死鱼浮上水面。砸鱼以玩为主,往往收获不大,半天搞个三四两也就心满意足。

最稳妥的是到水圳里捞鱼或水凼里耗鱼。用一种上面有一个长柄下面用三角形支架撑起的鱼网,一个人立在下面拦,另一个人到上游赶,合拢时少不了会有所收获。有时干脆把一截不大的水沟或田坝凼用泥巴围住,用脸盆把其中的大部分水舀出去,赤了双脚在其中死命地耗,直到其中的水混浊不堪,鱼儿和泥鳅被浆得半死。这种方法耗时费力,但捉死鱼的嗞味让人十分惬意。

我们还可以制钓杆钓鱼,赤身到水塘里摸鱼,也可以用梳札在晚上札泥鳅。钓鱼要有耐心,札泥鳅必须在闷热的晚上,摸鱼则要水性好,有时还怕蛇。有一次我在塘坎边的土穴里摸到一个东西,以为是条大黄鳝,高兴地拿出来一看,竟是一条水蛇,吓得我要死。有时也会因捉鱼贪玩。那天生产队干塘,我们队里三个同学集体逃学去捞鱼,第二天被老师骂了个狗血喷头,还写了书面检讨。

本文由(梦幻文章网www.juzisw.cn)转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