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游记
公元2018年8月1日至18日,我们一家三口和同事一家三口六人,开着一黑一白两个小轿车用18天的时间在中国西部的版图上划出一条长达一万五千公里的线。8月1日从家乡湘潭出发,向西开赴重庆,然后由重庆继续西行上川藏线穿越川西高原,一路经过新都桥,稻城亚丁,理城,后自芒康入西藏,经八宿,波密,林芝鲁朗直抵圣城拉萨,勾留两日之后再上纳木错湖,然后折回青藏线,在天路上驱车横贯唐古拉山,一宿停留后继续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然后一头扎进白雪皑皑的昆仑山,雪山过后就是尘沙满天的柴达木盆地,然后栖息于西北小城格尔木。第二天又从格尔木出发转战茶卡盐湖和青海湖。看完青海湖直抵西宁,西宁短暂歇息后南下西安,再由西安继续向南进入湖北,而后打回湖南老家。平均每日驱车400公里,期间车窗外的雪山长云,高原蓝天美不胜收,人在高原的无力虚弱感,藏文化的独特魅力,布达拉宫的神秘庄严,纳木错的纯净开阔。重庆火锅,乐山翘脚牛,麻辣川菜,鲁朗石鸡,素淡藏餐,青海的风味牛肉干,兰州的拉面,靖远的羊羔肉,西安的羊肉泡馍。每日都会有一场视觉盛宴,味觉盛宴,精神盛宴。让一个长期搁置在一个小地方的人眼界开阔了,灵魂充实了!
有人问我,为什么一直没看到你的游记?我不知怎么回答,也许可以说我是真的目眩神迷了,也许可以说高原反应晕坏了文思,其实我心底一直有个声音在响:我怕我的游记配不上这一段难忘的经历,怕我的描写不能再现世间的奇异之景。真的,迟迟不动笔,就像一个爱雪的人不敢鲁莽地抬脚踏上那洁白晶莹,生怕她的脚印会损毁一种尽善尽美。可是如果不写,那似乎也是一种人生遗憾,因为我也没有更好的方式来怀念来定格这段旅程,那些风景与故事。于是我决定还是慢慢追溯旅程中邂逅的那些最让我心动,心醉的风景。
一 雪域圣殿――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藏族圣徒的天堂,为了它,朝拜者们三步一磕,一磕一俯首,每一磕都是五体投地,把俗人们认为应该拿来创造财富与价值的时间一日复一日地消磨在雪山长路上。
我们从湘中部出发,平均每日驱车八百里,越过川西高原进入西藏芒康时,已经是第七天。听说布达拉宫的门票比较难得买到,赶紧上网买门票,结果是四五双手上网抢门票,也没能抢到三四天后的门票,原来布达拉宫的门票每天限售2000,而很多票早早的就被一些旅行社捷足先登抢完了。既然如此,只好去找旅行社解决有布达拉宫门票的难题。最后找到一家旅行社,每人订了个拉萨一日游的门票,才得以完成一晤布达拉宫的夙愿。
8月10日抵达西藏,11日加盟旅行社游拉萨,那天上午拉萨一直下着雨,一个圆圆脸孔的四川导游告诉我们,布达拉宫要下午才能去,上午我们就去了解藏文化,然后大巴车一溜烟开出了拉萨城,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卖藏茶与藏药的旅游服务中心,一个上午,我们就尝遍藏人的茶叶,看遍藏人的中草药,然后在泰国泊来的乳胶床垫佯装打个盹。呵呵,旅游的必修课,无奈!
在游客中心吃了免费的素食中餐后,我们心里想,是不是要去看大昭寺了,结果导游告诉我们,大昭寺人太多,进不去,我们还是去藏民家做做客吧!不是雪顿节来了嘛,雪顿节就如同汉族的热热闹闹过大年。也好,近距离去接触藏民也是好事情啦,何况雨已经停了,于是大巴车喇叭一声长鸣,我们就被带到拉萨附近的小村子,矮矮的灰色的石头房子,背后是嵌着稀疏的癞痢头一般草色的山岭,高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郁郁葱葱,到了一定海拔,是没有高大的树木的,真实的西藏不是我们视觉中美丽的画幅,呆久了你就会觉得这儿缺乏与山匹配的绿色与生机。下了车我们就被一个侃侃而谈的着一袭大红藏袍的修长的肤色黝黑的中年男人迎接过去,他双手合十,谦恭有礼,一边自我介绍,一边领我们穿过一个摆满花花草草的小院进入他家的客厅。他说他是这儿的村长,曾经在成都这边的民族大学读过书。他家的客厅正中摆着长条大桌子,上面铺着红色的绒线桌布,除了祭台摆满了各色古玩壁上挂满壁画之外,一样的有电视机,与我们的客厅没有大的不同。他给我们男客人斟上酒水,女士们倒上酥油茶,然后跟我们说起他们的风俗,他们的信仰和他们的贫穷。他说他们生活比较清苦,在维持正常的生活之余,他们没有余钱,也不需要银行,他们的钱都交给布达拉宫或大昭寺。但大家都很快活,满足。我们在那听他聊了半个小时,却再不见他家任何一个人出来,他说女人是不见外客的,孩子呢,没念书也给关起来了,因为之前游客多,游客一来看到藏家的苦孩子就会给他们钱和零食,之后只要有车一来,孩子们就拥到旅游车边来了,后来司机没注意撞死了一两个孩子,所以遇到有客人来,他们就把孩子关起来。还说藏族的有很多地方的孩子们还缺衣少食,希望我们有旧衣物的话可以联系他。
喝完酥油茶,我们一路出来,村长指着他家的其他上了锁的屋子给我们看,从窗户看过去,与这间客厅的豪华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其他的屋子里面几乎没什么家具,床铺异常粗陋,家具也寥寥无几。末了领着我们去参观了他们村上的银器加工作坊,我们同车的游客也有做了一点小生意的。
从藏民家里出来,我们就直接奔布达拉宫去了。其实,我们心中的西藏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和布达拉宫划等号的,世界屋脊上的这座圣殿堂,就是一个千年的传奇。
可是大巴车最后来到神山脚下时,导游却说,我们不是同一批上山进殿,她就没法子陪了,算了吧,能进去已经不错了,自己用眼睛去触摸,用双足去丈量吧!
布达拉宫从外观上看,底部与两侧的白色建筑簇拥着中间的红色建筑,远望犹如一朵盛开在高原的白莲花,微微张开的花瓣里是点点暗红的花蕊;而在山脚的草地上举头望去,它又似航行在绿海中的一艘巨大的军舰;而从白云远远近近的山间升起,漂浮在神山之巅时,布达拉宫就如同云中的神仙洞府,会让你睁大眼睛等待大圣一个筋头从云里蹦出来。不能不惊叹设计者的眼光与匠心了,选择这样一个山头,依山建起这样气势雄伟壮观而不失秀丽的宫殿。
有人说它是一个庙宇群,藏传佛教的寺院;有人说,它是个宫殿,相当于西藏的王宫;有人说,它是一个城堡,一个象征着藏人的权力与威严的堡垒。的确,它就是集合了三者的特征与功能的一个建筑。布达拉宫是唐时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与印度的尺尊公主而建,不管为谁而建,这个建筑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繁华与一群人的卓越智慧。
验了三次票,做了两次安检,我们终于进入圣殿,沿着之字形的台阶拾级而上,触摸着历经千年风雨侵蚀的白色砖墙,据说这些墙体全是花岗岩砌筑,每一扇高达数十米,,中间还用铁汁灌注,上面是白玛草和糯米做成的墙领,拉萨海拔3500米以上,这些材料是要能经受得冰天雪地的。头顶是一层一层的布满方形小窗的神秘的屋子,布达拉宫里有上千间屋子,如此规模的建筑,在千年之前的雪域之上建起来了,不知是否也上演了孟姜女的悲剧啊!白色的建筑叫白宫,红色的叫红宫,白宫是达赖的办公住所与寝殿。但封存起来的比较多。
白宫与红宫之间有一个小小的广场,据说是之前晒经的场所。从这广场踏上大殿再沿着木质的窄窄的楼梯,上到红宫的内室,红宫主要是承担宗教事务的场所,里面佛像,历代班禅达赖的坐像林立,大小不一,但相同的是都是装饰得珠光宝气,墙壁上壁画彩绣辉煌,令人眼花缭乱,祭台上的珍玩珠宝琳琅满目,最上层有一间特别宽敞的大厅,里面的灵塔一座接一座,高大森严,各色经幡从高高的天花板上垂下,的确有一种进入神仙洞府的幻觉。因为没有导游,我们纯粹是跟着感觉走,不过有导游的话,估计能记住的也不会太多,因为那里面的各家菩萨,历代喇嘛,各种灵塔几乎数不胜数。布达拉宫里游人因为有了限制,并不是太多,大家进入佛家圣地,自然生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里面颇为安静。那些导游们也都是压低嗓音在介绍。有人说在布达拉宫佛像上面随便磕碰指尖一丁点,足够你买一个奥迪宝马。这里面才是真的真金白银,或者可以说任何一个第一次进入布达拉宫的人,都是平生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堆积的财富。据导游说,布达拉宫清扫出的垃圾里都可以见到绿松石。而整个布达拉宫的财富,足以买下半个上海滩。由此说来西藏大概才是中国的真土豪,而布达拉宫,就像是阿里巴巴的山洞。
也许人们就会问,这些财宝从何而来?来自千年来圣徒们的布施啊!导游早已告诉我们西藏人是不要银行的,他们赚的钱全都送到了布达拉宫,祈求神灵的庇佑,他们认为钱不可以带来真正的幸福,只有自己信仰的神才可以,不止生前,还要替人们管好死后,于是人们把钱交给神,把自己的今生来世都托付给神。所以布达拉宫是聚集了千年人藏人的财富的神殿。
从幽暗,令人眼花缭乱的布达拉宫出来,扶着千年冰封雪压的花岗岩白色栏杆,远眺整个拉萨城,没有高楼,没有特别光鲜的建筑,这是因为所有的建筑都不可以超过布达拉宫,但我明白这也与当地的经济状况有关,据说拉萨最繁华的几条街道都是我们内地的上海江苏等城市援建的。
和家人同伴徐徐步下台阶,不仅感触良多:
首先是感叹一种信仰的强大力量,深深佩服藏人心中没有被名缰利锁绑缚的自由的心。要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了名利,多少人疲于奔命,又有多少人钩心斗角,甚至铤而走险,而一种对宗教的信仰,却把人心中的那些纠结与烦恼洗刷一空。虽说宗教与科学是不相容的,而且也可能是要伴随科学的发展而慢慢消亡的,可是宗教倡导的众生平等与最低生存原则却的确是治疗科技与物质高度发达带来的社会痼疾与精神膨胀疾病的一味良药。
其次,当我们这些沾染了现代文明的汉人闯入藏人的桃花源后,他们发现外面的物质文明原来如此美好,高科技的成果如此方便舒适,我们的文明勾起了他们,尤其是年青一代的强烈向往之后,这纯净平静的拉萨河还可以波澜不惊吗?他们的淡泊金钱,坚守清贫的生活方式还能继续多久呢?从我们到访的藏民村子,已经开始深深感受到这一点了。当然,到目前为止,布达拉宫与大昭寺依然是许多信徒的朝圣的天堂。而未来呢?
由此我也想到,布达拉宫的垃圾里的绿松石和村子里那些因为小小的零食而丧生于车轮之下的小小可怜的孩子,到底是神更需要布施,还是挣扎在贫困线下的人更需要布施?藏族的有钱人,甚至布达拉宫,是不是更需要给那些仍在饥饿与严寒中颤抖的生灵一些布施呢?如果世间真有神灵的话,他们应该也不需要那么多财富啊?
不能不说,藏人的信仰成就了一座宝殿,留给后世一笔可贵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可是,看过拉萨的圣殿与贫穷的村落之后,我一直在想:如何在纯洁美好信仰之外让西藏再多些人性的温暖,文明的温暖。
本文由(梦幻文章网www.juzisw.cn)转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