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忽伦图演义
开辟浑濛,历经数劫。宇宙澄清,日月分明;天地化育,上演色空。海洋漫溢,板块碰撞;抬升亚欧大陆,掀起造山运动。于是,昆仑出世,龙脉东伸。四大部州之一的东胜神州有阴山崛起,东西长千余里,南北阔百余里,连绵起伏,状如奔马,形似驼群。在其中段北麓,有一处胜地,但见松杉碧绿,榆柏苍翠,茂林遮天,野草蔽地,山花飘香,药材吐瑞。狍鹿穿林,羚羊攀岩,群鸟鸣转,狼狐嚎叫。偶有游猎者涉入其中,满载而归。这就是后来御赐命名的吉忽伦图山岳。
传说弥勒巡游,见此处风景绝伦,便按下云头,盘坐小憩,一打旽便化身山峰,形如坐佛。
但见玄武镇北,突兀一座高山,西侧向前弯伸:东有青龙,西有白虎,如佛伸臂,合抱向南;佛胸峰下,肚腹缓延向前有一如珠宝状小山,圆顶土覆,座于东西山沟中间。前方二水交汇,似腋下生津,向南流向脚背案山,由趾缝挤出,转一小弯穿越阴山。如来见弥勒化山不收,恐缺水有伤生灵,便转告玉帝闻知。玉帝悟佛祖善意,命王母拔下头上玉瓒,将昆仑神水向北划引,形成黄河中段北流至阴山成几字形,将吉忽伦图山托于顶端。泽润黑山,惠及北国。
黄河流域,溯源久长,滋生文化,润泽中华。自南北朝佛教传入,流派纷起。七世纪后,有藏传一支兴盛西北,五花八门,乱七八糟。元朝,青海东部湟水流域之宗喀地方,有一兼管军民政策的达鲁花赤生下一子,起名罗桑扎巴。人们尊称其为“宗喀巴。”他三岁受居士戒从师学佛,七岁出家。经十几年苦学静修,至十四世纪九十年代,学完了藏传佛教显密全部经典。宗喀巴受比丘戒后,开始讲经。包括大乘显宗各派著作十七部融会贯通,毫不混杂遗漏。僧众注目,声各鹊起。大约14世纪90年代前两年,宗喀巴改戴黄色僧帽,形如桃而顶尖,称“班霞。”这种帽子在印度只有获得“班智达”的人才可以戴,不过不是黄色。西藏历史上只有两个人戴过,他们都以重视戒律而闻名。宗喀巴改戴黄帽,暗示他要以严格戒律改革宗教的决心。不过,那时他的门徒不多,只有30多人。他在精研小乘和大乘理论戒律的基础上,写成《菩提道次第广论》,又写了《密宗道次第广论》,着重论述对大乘佛教显密宗看法和批判。奠定了他的黄教理论基础。在帕竹政权的支持下,15世纪初第九年藏历正月,宗喀巴在拉萨发起一个大型祈祷法会“默浪钦摩”(即传召法会),到会各派系僧人有1万多,俗众更多。此时宗喀巴实际上成了西藏佛教界的领袖。他借助帕竹属下贵族仁钦贝和、仁钦伦布父子的权势支持,在拉萨东偏北40公里处建起了甘丹寺,设两个显宗扎仓,定员三千三百僧众。此寺与后来的哲蚌、色拉二寺,合称格鲁派三大寺。甘丹寺便成宗喀巴创始格鱼派之代表寺院。著名弟子有贾曹杰、克珠杰。后称黄教“师徒三尊”。很多寺庙塑像,宗喀巴居中,两侧是上述二人。宗喀巴的另一徒弟绛钦却杰,曾代表他到南京谨见永乐(明朝)皇帝,受封“西天佛子大国师”。返回后建色拉寺。1434年到北京,受明宣宗封“大慈法王”称号。内蒙古等地黄教就是从他开始传入。五台山黄教寺庙也是他修的。另一弟子根敦珠节建扎什伦布寺,被追封第一世“达赖”。还有一个弟子麦·喜饶桑布,是帕巴拉活佛世系的开端。三世达赖开始结识蒙古成吉思罕十七世孙俺答汗。他是土默特部首领,明朝封他为“顺义王”。他也想利用黄教,派人到西藏请索南嘉措来青海,在仰华寺会面。两人谈了黄教和改革蒙古落后习俗等大事。俺答汗封三世达赖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意思指他在显密宗方面取得最高成就。这就是“达赖”称号的开端。索南嘉措赐俺答汗为“彻辰汗”,意为能统一地方的聪明智慧的汗王。以后索南嘉措到土默特。发动修建蒙古地区黄教寺庙。俺答汗的孙子苏密尔被认定为四世达赖转世灵童,名云丹嘉措,说明黄教与蒙古统治的关系。1645年,蒙古和硕特部的固始汗在控制西藏后赠给扎什伦布寺主罗桑却吉坚赞一个“班禅博克多”称号,意是大学者。自此“班禅”成为历代转世的专用尊号。班禅活佛世系正式建立。追认克珠杰为一世班禅,上溯到宗喀巴的弟子。班禅活佛是无量光佛转世,达赖是观世音转世。
藏传佛教在印度佛教泯灭后,兴盛发展。那些持教护法的佛菩萨们纷纷来到西藏。他们的天国在人间,因人而扬名,因人而大显神威,僧众们也顶礼膜拜,心造佛神。人神共勉,一时轰轰烈烈,竞然从西藏来到了内蒙古,择地而居,凭庙显圣。
闲言少叙。话说一日,吉忽伦图山神鄂博部金巡山至北峰,但见紫气东来,祥云渐近。他急忙勒住白马,侍目以待。啊呀,原来是“西方三圣”的观音尊者驾临,她“若有无量百千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大慈大悲。只见她手持杨柳静瓶,素衣轻纱,瞬时来至面前。山神打躬施礼:“观音菩萨,听说您从南印度普陀洛伽山到了东海普陀,今日光临,不知有何指教?”
观音正色道:“佛祖派我视察藏蒙地带。现发现从藏佛处修学的罗卜森丹陛加勒森已来到欶勒川,正欲寻境择地修建寺庙,五易而不得,可见其心之善至诚。我必导引前来此地,你意下如何?”
鄂博乃金一听大喜,他知道归绥和土默特自建寺庙以来,吉祥如意,便应声答道:“既然菩萨有意,小神尊命便是。”
菩萨早已看透他的心理,说道:“你好乖巧呀。既然如此,你就代劳一下,替我引导一回。”说罢往西而去。
鄂博乃金当即驾起云头,但转念一想,那僧人毕竟肉身凡胎,我这样去了,弄不好会惊吓于他,跑避他乡,岂不糟糕。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一来..........二来也可考试其悟性何如。于是摇身变为一只雄鹰,穿山越岭往南飞去.........
事分两头,先叙一端。却说观世音菩萨来到极乐世界,如来正与众天王、金刚、菩萨、罗汉、天龙八部尊者论经。观音不敢打扰,走入西方三圣左方座位(阿弥陀佛、大势至、观音),众位就座上打躬道贺。如来佛“功成妙智,道登圆觉,”超世为尊。他在莲花座上结跏跌坐,左手放在足上,右手举起,作“说法印”。左侧迦叶燃灯佛,右侧弥勒佛,三世同在。如来口中说道:“........六大为体(地、水、火、风、空、识)三密为用(手结印契、口诵本尊真言,心观想佛尊),四曼为相(大曼陀罗、三昧曼陀罗、法曼陀罗、羯摩曼陀罗)五佛五智,因根究竟、(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乐空双远(双身修法教义),忿怒、怖畏、时轮金刚,教会法界,降伏群魔,责无旁贷。”说罢自视观音。观音上前施礼,心照应证。
如来示意,东方蒙古地区,应建造一广传佛法的道场,与拉萨寺院互为呼应。设数个拉桑,考升“阿兰吉巴”后,可入藏考“哈仑巴”。这就意味着要产生第二个藏佛的高级学府,与蒙古地区形势俱进,广收僧众,宏扬光大。
佛会决定,上顺天意,下拯民生;包藏宇宙,吞吐万象;导引造化,扭转乾坤;明察当今,预卜未来;借机行事,趋吉避凶;惩恶扬善,严明法律;布道超度,降伏轮迴;指破红尘,色空虚无。
观音请求吉忽伦图地方名号,如来说:“此乃天机,现不可泄漏,自有凡界明君封赐。”弥勒因心胸生出宗喀巴,知之甚明。他表示:宗喀巴虽学识渊博,思想深邃,可是仍处于中世纪文化式的环境。他改革宗教,没有像人文主义大师们那样将人的问题放在首位,动摇神权,反而增加了僧人集团的势力和神威,使藏传佛教这一中世纪文化形态得以巩固和发展。将来,我们要把吉忽伦图变成佛神的庄园。要重视对大自然崇拜,因为这是佛文化的根本内容。没有自然的良好生态,一切都是空无。特别是蒙古人靠自然山水原野草木为生,他们的长生天欢迎藏佛义理。从内质和前景上看,我们要出世,加强自我修炼和完善,施行慈悲爱民、利他忍辱、和平、自由,经常保持灵魂超脱不灭失,流转系统因缘继续。
众佛议定经典护法:显宗从因明理论入手,研习现观,入中论,以赉绷寺高曼学派祖师加穆牙·赛巴·道尔吉活佛(拉卜楞寺)著作为教材,再学庄严论、般若心经、度母经,然后可读宗喀巴有关著作。由弥勒主持。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数学、占卜等,修“赞叹经”、“祈愿经”,由千手千眼佛、可畏金刚、时轮金刚护法,将来有吉忽伦图的头世活佛入住经殿。设一主修显教学部,专攻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也称《日木仑》),《一切智指南简易道》、《释阿底侠菩提道灯论之宗喀巴道次第论》。并诵背戒律。此处是兜率(甘丹吉林)善行广大殿,由宗喀巴主持(将有察哈尔王公敬献大像)。密宗学部(纠德巴)修喇嘛教教义,以“大日经”“金刚顶经”为主,也称“真言宗”(多丹吉林),弘扬释迦佛法,由胜乐金刚、白度母、滛乐金刚(欢喜佛)、药师佛等主持并由玛哈嘎拉、大白伞盖佛协理,巧尔吉镇压魔鬼(牛践妖鬼)。三世佛象供在前方大殿,设曼陀罗坛城,主供未来弥勒佛,将来有呼盟王公奉献大像。设一护法和佛殿(错贡桑根),供可畏、大黑天金刚、吉祥天母,当地的“鄂博(敖包)乃金”可列入主持巡罚惩戒。另外,必设医学部满巴,主供毗卢遮那(大日如来)佛、教师佛,无量寿佛、白度母,修习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说明秘经”。另外,统修经典有佛语部“甘珠尔”、论部“丹珠尔”,因明论,观象属论,俱舍论,戒律本论,显宗论,六字真言等等。执法调侯神还有四大天王,十八罗汉、芃天地狱等。
这最终成为后来吉忽伦图巴达格勒召的蓝图底本,由头世活佛阿格旺曲日莫开始布局实施。
前面说鄂博乃金变成一只雄鹰,越石门,过阴山,飞到沙尔沁山上空,只见三个喇嘛在山顶张望。他知是硕德布甲木素正在为难之际,便俯冲直下,刁起他头上的经冠升上天空,转了几圈后就向北飞去。硕德布甲木素大惊失色,楞呆片刻,恍然大悟,拉起两个徒弟也朝北方奔跑。他们望那鹰就在前上方,不紧不慢,飞飞转转,似有所恋。而那只鹰暗想:“果然聪慧,跟上来了!”
硕德布甲木素和两个徒弟紧追雄鹰,生怕寻觅不着。那股子信仰之力,虔诚之心生出无穷力量,六条腿如绞轮般滚动,三双脚似神行太保绑上了符咒脚马,穿沟跳岩,钻林过涧,翻岭越脊,一直到了吉忽伦图高峰之阳。硕德布甲木素一眼就看见了他那顶经冠挂在一小山的古松之上,风吹摆动,仿佛招呼他到来。
三人赶到松下,不忙取帽。师傅席地而坐,喘气寻思:“苦学静修,别人视若木屑;升座说法,鼓噪喧赫,究其本原,又有何取?万不可囿于沽名,违佛圣教。只可虔心舍世,皈依净土,作法道场,扬善度生,方为吾愿。不忘于心,不疏于常。”
他们一路奔波,竞不知山水树木之状,反视为障物而恶之。此时,才觉山清水秀,绿树花香,峰峦耸翠,峻岭歲蕤,溪涧清流,鸟鸣兽叫。四顾新鲜,沁人心脾。这地方果然好个去处,形如跏趺大佛,怀抱珠玉,二龙戏珠,藏风聚气,风水绝佳,正合我意!
他席地跏跌,念诵大日如来之“光明真言”。这是一切诸佛菩萨之总咒。有放无量光明,遍照一切世界,降服一切烦恼,供养普度众生,以白豪耀于眉间,灌宝光于顶上,六大功德。继而又诵“宝箧印陀罗尼”,象征正法住世,愿一切佛力加持;祈“三世佛”降一切吉庆。诵毕,他转山一周,视察良久,觉得正好因地制宜,仿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建筑寺院。心中立时现出蓝图刍形。如千斤重压顿时掀去,心舒身松饥渴难忍。
师徒三人支起铜釜,将泉水注入,拿出炒米奶酪,正欲饮食,忽见顺山走下一妇人,一手牵花鹿,一手提木桶。不慎绊脚将桶掀翻,一股奶汗漫溢出来,白洁闪亮,热气漂香。“啊呀,可惜。”徒弟失口叫道,转眼之间,人鹿桶消失的无影无踪,却开出漫坡白莲,花枝招展,摇曳生姿。硕德布愕然想起:佛陀降诞迦毗罗卫国王净饭王家前,池沼内盛开大如车盖的莲花。佛陀成道后,转法轮(布道)时坐的就是“莲花座”。《妙法莲花经》即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杂宝藏经》还载有“莲花夫人”故事。创世的大梵天也是坐在莲花上出生的。便知这明白是佛神点化,遂称呼为“巴达格勒”。心志更坚,觉得心安意适,倦怠欲眠。此日正是农历六月十三。
睡梦中,只见祥云缭绕,众佛神端座其上。他们将来要到这里,看看他怎样修造佛殿庙宇。........在主峰下的小山前,由下而上,用石块做基础,象藏式古城堡一样,依山建筑。直接从岩石上层层奠基。宫殿、经堂、平台、既分开自成格局,又参差交错,浑然一体。各殿之间用石梯连接,将巴达格勒全部覆盖,远望宏伟华丽,如欧式山城........靠北的高山主峰,是一大敖包,在它西三十里处还有一山峰敖包。神言东有学问而西富裕。果如其然,吉忽伦图巴达格勒寺庙后来成为内蒙古藏佛的最高学府。梦想中,他饱尝着修成正果,实现宿愿的甜美。虚空最可容物,种种心念浮沉,正因本心不存。若心有所主,则妄念杂思皆不入于心,方可化显真谛。他决定从明年这天开始祭祀脑包,供牲念经,垒座堆柴,系挂经幡,以答众佛菩萨。
然而想叫美梦成真,又谈何容易。这笔资金财物从何而来呢?”正当硕德布甲木素犯愁之际,从前沟传来一阵人喊马嘶之声,似在追捕什么猎物。不大一会,一队人马来至面前,是准格尔台吉带领随众寻访他有要事相商。原来清朝大军正挥师向西要征伐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如果能借硕德布甲木素之威名输通关节,则台吉愿出资帮他建庙,他欣然应诺。当即咬指扯袍疾书,用满汉两种文字写成一信。
“贫僧拜上将军:闻尊意挥师西征逞威,不甚惶恐之至。我佛慈悲,善行为怀,不为无义之举。详考世事,滥权妄为,天下大乱,皆因贪欲扩张,致远国必叛,民不聊生。天道尚中,以和为贵,顾念苍生,普施惠泽。历行正道,自然德被四方,万众臣服。切望三思罢兵,斯民幸盛!”
果然三日内把信送给了清廷帅府,避免了鄂尔多斯部一场灾难。台吉遂调拨银两财物,出资建庙。硕德布甲木素如鱼得水,他从怀中取出班禅赠赐的丝织黄绢,平铺在一块光滑如桌的花岗岩上,用石青绘制蓝图,将地形、建筑、伽兰、白塔等全部纳入。又附上建寺计划,工程进度,所用材料,工匠、民工等等,一并呈报章嘉呼图克图转给清廷。
章嘉活佛收到硕德布甲木素的绢图,先睹为快:寺庙随巴达格勒山势错落分布,不显中轴线,不设山门、正殿、经堂、厢房、僧舍也不对称,无围墙、无赘物,星罗棋布,和谐系统,浑然一体。完全融入大自然,以天地为穹庐,对外开放。远望如弥勒佛怀抱中的一颗夺目珍珠;细看,三百多个殿堂,八座大殿互相连接,搭配空间,形成六组建筑群,连同两侧山沟,共五百多间经堂,九十四栋二千五百多间房屋,还有三处活佛府,一座灵堂,总占地三百六十五亩。再细看,山前底层是“苏古沁独宫(大雄空殿),三层,是本召最大建筑;两侧是却依拉独宫,二层;拾级而上108级石阶,是东科尔独宫,其后半部升高标出黄色,在建筑群中心位置;它的后面是阿会独宫;往西连的是当圪希德独宫(驯服殿),二层;后面是日木仑独宫;东边是苏卜盖陵。活佛府在阿会殿南,正楼坐西向东,南北配厢楼,开东门组成一个四合院,面山临水。东西沟伽兰教十栋,各有藏式白塔一座。在殿堂前的明堂广场,建一贝子庙。本应种植菩提“觉树”,常绿不衰,但此北方气候,不象广东广孝寺那一棵(中国当时唯一移栽成活的)。只好植杨代王;同是卵形叶,茎干黄白,与荜钵罗(普提)树相似,仿释迦佛证得菩提(觉悟)之“法苑”。再看附文部分:方圆不准破山取石,不准砍伐树木,要建成一处佛国仙境,五十年峻工。
当图绢呈现在康熙皇帝面前时,突然大放异彩,显出多维立体效果。“忽闻塞外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这是佛的灵光,是头世活佛的心血。康熙感到这个地方不同别处,寺庙的设计比西藏佛寺有新的突破创造,匠心独具,构思精巧,顿时圣颜大悦,赞誉道:“雄伟啊,神气啊。”随即又风趣地用蒙古语说:“吉忽伦图,吉忽伦图”(雄伟神气之意)!天子封赐,真龙口中无空言。此名便流传至今。
康熙下旨召见硕德布甲木素。让他参与东科尔时轮数学、天文历法的藏译蒙古文工作。他译得又快又准确。康熙帝认为是十几名藏蒙各地区召来的译者中最棒最好的。当即封他为“额尔德尼,莫日根·对音库尔班第达·呼图克图,赐经名为“阿格旺曲日莫”。任吉忽伦图巴达格勒寺活佛。仅次于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高位活佛。列在诺门汗(法王)、达尔罕(统领)之后。
这个名声,一下子轰动了蒙古藏汉西北地区和东部蒙古地区、归绥、察哈尔、外蒙古、毕克齐、达尔罕、伊克昭、准格尔、阿拉善、奈莫齐召、席力图召、青陇晋陕冀等地信徒纷纷前来朝拜。一些王公贝勒先后争相出资赞助,吉忽伦图山呼谷应,巴达格勒人才聚集。忙得鄂博乃金不亦乐乎,不亦快哉,频频向西祝祷,连连汇报观音。
如来佛急忙派遣四大天王、六大金刚、十八罗汉、巡天夜叉等前往,建议弥勒、菩萨等尊者监察顾问。
神由人来,人随神往。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四面八方的蒙古人、藏族人川流不息进入吉忽伦图,一些走西口过来的汉人也夹杂其中,在东西沙林沁、厂汉召、叶贝沟、爬榆树、官牛犋、脑包贝、帮浪沟、达吉坝、绍卜亥等嘎查居住下来,放牧、开荒耕种土地,为五当召庙打杂服务。各地毡匠、织毯艺人,屠宰牲畜的、木匠、石匠、车倌、羊倌、拉骆驼的等等都来到吉忽伦图,成为巴达格勒召的属民。三教九流会集,五花八门出演。一时儒佛道文化相融,形成了吉忽伦图以藏传佛教为主的有晋陕农耕文化、商旅文化、西口文化、蒙古游牧文化、藏医文化等多元文化共同圈。出现了蒙古、藏、汉、晋、陕、冀等语言文字。加进了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等佛教用语。经典、教法、仪式、制度、习惯、组织等日渐形成。藏传佛教文化影响着人们,进入人类文化和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产生出了一种独特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给中国古典文化哲学增添了新的内容,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题和方法,给人以新的启发,创造出一个塞外山区的“世外桃园”。
头世活佛阿格旺曲日莫毕竟也是凡胎肉身,日理万机,心神交瘁。只是那种信仰给了他强大的精神支撑,干出一番惊天动地、感神泣鬼的大事。他事必躬亲,巨细盘察,纤毫毕至,一丝不苟。他掌控巨资,日进斗金,却一尘不染,一文不沾。他认为,不仅出家人四大皆空,就是作为一个官员或君子,也应视金钱如粪土,用财物象工具。钱财是属于民众,属于国家的,只能用在公益事业,维持个体生命。终归是身外之物。那些贪占者不知廉耻,等同猪狗,积聚害身,多得而损德。他设立了各殿堂拉桑和佛仓经济,严格帐目,制定律法,精选人才,归类明细,廉洁理财。各地捐资,上级拨款,进献佛像佛器饰物用具、工艺、材料、牲畜、食品、贡品等等都专项统管,入进明确。工程进展顺利,工效快得惊人。他巡视工地,一座座佛经大殿拔地而起;接待来宾,一群群僧徒俗众来而又去;讲经说法,一部部典章教规熟诵无误。身是活佛,实为公仆。
一日大雨,工地停歇,他冒雨进入东北沟谷。连年劳累,奔波筹建庙宇,致使学业中辍。他要在敖包山峰下建一静修寺院,一则避退修学;二则静养心身。他以藏语“庚毗(寺)为此地命名,指“寂静处”之意。以后,成了活佛和大喇嘛避暑度夏的“腊修”之地。进来后绝食一日,沉默一日,不眠一日;在寺前挂起红旗,提醒人们不要造访打扰。三个月内潜伏不出,静修“雅勒海楞经。”
他站在瀑布下的石头上,让飞珠溅玉尽情冲刷自己。飞流直下,婉若银河;天水如注,洗涤心灵。他完全地解脱出来。虽然羁绊身心之物于我已荡然无存,但正如这流水无情,变化不动。人事之无常,时易事易,悲欢离合。昔时多少美殿伽蓝,今又在何处?即使寺庙危楼依旧,也难免物是人非。松杉无言,与谁共话?我只能托身佛道,以素朴为本,退避奢靡,拒揽财货,让佛心开胸化郁,借自然道吾言语,聊以自慰。他想起自己少时曾学稽康“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信步游心,放眼荒野山村,身临草树林泉,多么新鲜。但那毕竟归于空虚。后来孤灯独坐,披卷品读,佛圣为友,教相垂师,甚感乐慰。偶与志同道合者悠然闲话,讲经论道也好,谈古说今也罢,均能真心相对,毫无隔阂。彼此心照言抚,也是一大乐事。然世事如棋,步步变幻;人情似纸,张张淡薄;知已难得,胜友何觅。若一味迎合世俗,还不如独行冥思,弃却人生百味,品尝真谛。
正在悠思默想,忽鄂博乃金来报:“察哈尔王爷派人奉宗喀巴大师铜像到,呼盟台吉进献弥勒佛像,也进入山门。”
活佛急忙开道回府。其实,他以前是赞成小乘佛不塑偶像的,用佛的脚印图或菩提树做标记就很好。以后修大乘教,事事拜佛礼像,也就习以为常。作为纪念和教义象征,似乎这“表法”有助于教义教法和规戒的形象化,可予人更直观的感悟启迪。
刚刚安顿好佛像,由青海和西藏、归绥派来的工艺画师也到了。稍事休息,即投入工作。
首先,请“四大天王”在却依拉、苏古沁殿,保护佛地、众生。左边第一尊是东方持国天王魔礼寿,手持琵琶,抓紫金龙;第二尊是南方增长天王魔礼青,手执青光宝剑;右边第一尊西方广目天王魔礼海,手执绢索;右边第二尊是北方多闻天王魔礼红,拿混天珍珠伞一把。“四大天王”以慈悲为怀,传令保护,增长善根,天眼常开,观察判断,若有背逆破坏者,即捆绑制服,降魔治妖,永保平安。其手中所执法器,取谐音“风、调、雨、顺”,让此地时降甘露,滋润松柏,催生万物,永保生态友好,自然清纯,万古不朽。
有了“四大天王”(也称四大金刚)护卫,殿中弥勒非常满意。这位未来佛为兜率天净土的本尊,登十地成正觉菩萨,为人间决疑。待释迦灭度后下生人世作佛,“天下太平,毒气消除,雨润和适,五谷滋茂,树木长大。寿八万四千岁(《法灭尽经》)。自东晋名僧道安(312-385)提倡以来,逐渐为人信仰,因为代表“未来”,后被一些起义者改朝换代所利用。
正当寺庙建筑方兴未艾,说班禅大师来到归绥,要召见内蒙古各寺庙活佛。阿格旺曲日莫本无暇前往,但他正想见班禅大师,指点建庙资金缺短等诸多问题,趁机也可结识其它寺庙高僧活佛,借鉴取经,释疑解难。班禅此次是进京路过稍作停留,作法讲经一场,就要离开。阿格旺曲日莫抓紧机遇表达心愿。班禅表示想尽一切办法帮他解决并说要请求清廷为巴达格勒召赐寺名匾额,拨赐养寺召地,矿产,定制签约。
活佛虽每日接受朝拜、祝寿,但他觉得:浮生匆促,时不我待。无常迫近,其速难料。纵有万千俗事萦绕心头,亦当即行舍弃。当借佛之德厚流光,坚信则方可做成功德。不过,既使先贤佛祖,其所著内外之文(佛教以佛经为内典,儒家典籍为外典),也有章段残缺,而况吾乎,只可尽力而为。
他细察寺庙,有很多事还要做:十八罗汉塑像洞窟造型,天龙八部画,八大金刚塑像,四相、八相之佛传故事画,因缘画,本生故事画,观音法身选像,十殿阎君画,经变画,感通故事因变,史迹故事画,供养人善巴拉画,曼陀罗雕城,围毯、唐卡、苏油灯定制,金银铜器定做、法幢,螺号、皮鼓、章渗、宝鐘、经幡、座垫、供品、烛台等等,还有石青、石黄等染料,请运来的镀金佛器组装安放等等,不一而足,数不胜数。
另外,还需加快订进经典,抄印复制。最主要的是配齐《藏文大藏经》(西藏朱印版),其中包括《甘珠尔》、《丹珠尔》宗喀巴七大论著,因明论及释经,《金刚顶经》、《大日经》,八中、中观论,《俱舍论》、戒律论,般若密多心经,六字真言释语等等。还有诸多法会、祭祀、经会学塾、学制晋级考试等等。
这些事,他是不可能完成了,单就庙宇建筑规划,也还有很多要备料动工,更何况其它呢。阿格旺曲日莫相信,后来的“呼勒毕罕”会继承他的宿愿,把功德做好。生此心念,忽于一刹那间有懈怠之心。他坐于窗前,开启一扇,向外望去,只见卯月曙光,府草碧绿,松柏苍翠,妙味无穷。浮想连天,人乃自然一尘,寄身乾坤,终归大化,何喜何忧?生当惜时,朝祼夕累。修习精进,天道酬勒。他慢慢收回目光,将视线投向《道德经》、《南华经》、《坛经》和“四书五经”。这是他近年来所读课外典籍;又见手抄谢、陶、王、李、苏、王诗文集(谢灵运、陶渊明、王维、李白、苏轼、王阳明),世间山水风云与人心相通,对修佛大有禅益,真是苍茫环宇,道统归一。
吉忽伦图巴达格勒寺名扬蒙藏,僧众日增,品学业彰,声震朝廷。此时,乾隆正在避暑山庄游玩,闻奏甚喜,以“黄教柔顺蒙古”之意已见效果。以期圣旨皇恩浩荡,普世觉悟。遂提握御笔,以汉满文书写“广觉寺”牌匾。书毕,心有所思,暗想下江南之后,何不往阴山吉忽伦图一游。他急召纪晓岚近前询问有关情况,并让他为“广觉寺”配上一副楹联。纪昀是《四库全书》总编,业余时间写《阅微草堂笔记》,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但对佛神深信不疑。听见皇上之意,遂出口成对:“塞外名寺广觉众生昭日月,海内古刹大悟庶民感天地”,横批“乾坤恩隆”,暗含乾隆帝恩宠之意,乾隆沉吟片刻,眉开眼笑,说:“爱卿不愧中华大才子,对得妙,起得好啊。”纪晓岚又配上蒙藏文。召驻京章嘉呼图克图,代皇上亲往阴山吉忽伦图,布施赐悬。全寺上下,大小喇嘛,列队迎自山门。法号钹鼓齐鸣,声振山谷;经幡五彩飘扬,光映天庭。周围属民及俗众也常来朝拜。因在五当沟源头,故俗称“五当召。”众佛神即光临吉忽伦图巴达格勒广觉寺开光权化,应现法身。鄂博乃金护卫功大,供列金刚之数,以此佛门光大,福泽广布。
吉忽伦图佛神灵光,僧众云集。逐步形成藏蒙结合佛教盛会。有正月初八至十五的《甘珠尔经》会,选诵《甘珠尔》经,祭弥勒佛。供展精制的酥油花,佛本生故事,经变故事,毃锣打鼓,吹奏法器,灯火辉煌。四月初八至十五日,纪念释迦牟尼经会,挂起宗喀巴大幅画像,诵念药师经,“喇嘛绰德布”。最为隆重的是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初一的“玛弥会。”主诵“六字真言”。前后两字“唵”、“吽”为经语助词,中间“嘛”、“呢”、“叭”、“咪”是玛尼宝啊,莲花啊”,呼唤与憧憬观音保佑。供观音菩萨,千手千眼佛,为布众僧徒发“乌如勒”。还要举“巴林”转庙,僧众随从,消灾避祸。还有,八月初二的经会,宗喀巴诞辰十月十五日经会,历代活佛诞生圆寂经会。另外还有多种专门分类经会,大小不等。早课则主诵“般若婆罗密多心经”。诵经用藏语,但也夹杂蒙语,发言有浓重的蒙古腔调。
“广觉寺”五当召将佛光神灵汇聚于吉忽伦图,既成为藏传佛教圣地,又成为一处综合艺术殿堂。它是历史和自然的精灵,是野性与人文的有机融合,是人的潜能的释放。那荒野神奇而又深藏若虚的自然景观,那鬼斧神工的巧夺天工,增强了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随时间流变,色调递嬗变化,隐显神秘,奇幻丰富,沉郁浑厚,光怪陆离。就是佛神的护佑和鄂博乃金、土地保卫,才免于天灾战祸,浩劫毁灭,成为佛国明珠,阴山瑰宝。至今有世界百余国游客数千万之众朝拜观瞻,感通神灵,启迪心智。
亿万苍生,瞩目诵祝:“雄伟神气啊--吉忽伦图!”
本文由(梦幻文章网www.juzisw.cn)转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