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袍哥
2018年6月23日清晨,坐落于赤水河畔的土城古镇,下了一场滂沱大雨。一位世纪传奇人物,中国最后的袍哥、赤水河流域文化标志性人物罗明先老人,溘然辞世。在土城老街,再也见不到这位精神矍铄、仙风道骨、侠肝义胆的耄耋老人了。袍哥已去,斯人不在,在中国西南土城,袍哥,那个充满江湖义气和传奇色彩的时代彻底终结了。
惊闻罗幺爷走了,很多人还不相信。有网友留言说道,每一次去土城,都一定去老街拜访,听他说当年嗨袍哥的经历,听他讲述当年红军在土城战斗和第一次渡过赤水河的传奇故事。他总是那么热情友好,风趣幽默,简直就是一本存活的历史教科书……还有网很多有感叹道:“因为有了你,土城踏入了江湖;没了你,我们相忘于江湖;至此,世间再无袍哥!”“袍哥离去,土城还在,盖碗茶还在!”
一位“袍哥人家”安详离世,在全国引起不少网友高度关注,许多省内外游客,特别是历史文化爱好者纷纷在网络留言,表达惋惜之情,寄托无限哀思。兴许是人们对“袍哥”这种特定历史时期“江湖”文化现象的怀想。
“袍哥会”是清末民国时期四川、重庆盛行的一种民间帮会组织,在贵州等其他地方被称为“哥老会”。“袍哥会”起源于晚清,盛行于民国,和青帮、洪门一并称为中国三大民间组织。“袍哥会”对四川、重庆、贵州社会经济等方面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作为一种特定的江湖文化,直到今天都还能寻觅到它的历史痕迹。“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的江湖义气,至今还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里。
袍哥会没有全国性的组织,每一个袍哥会都是独立的,没有依存和逮属关系,但经常有联络。袍哥会内部组织严明,等级森严,通常有五个等级,分为头排、三排、五排、六排、十排。头排大哥称为舵头,或叫舵把子、社长,多为有名望的人。也有绅士、商人依靠袍哥关系便于控制地方社会活动,赞助些银子挂个名。袍哥会在当时社会合理存在,虽然社会关系复杂,鱼目混珠,但帮会里也有许多进步人士和爱国者,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仗势欺人,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一定积极作用。特别是在革命时期,有的袍哥是共产党依靠和利用的重要组织力量,甚至直接为共产党办事,有很多“红色袍哥。”如土城袍哥罗幺爷,在红军到达土城后,为红军提供住房,有诸多善举。
“袍哥”作为一种江湖文化现象,其精神包含了“义”和“信”。其含义有两种意义,其一取之于《诗经.无衣》:“与子同袍”之义,表示同一袍组织之兄弟;其二袍与胞同音,表示同胞之兄弟的意思。
据当地老人讲述,土城镇紧邻四川,坐落在赤水河畔崇山峻岭之间,是一座千年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商贾繁荣,自古以来就是川盐入黔的主要码头和通道。“满目盐船争泊岸,收点百货夕阳中”。热闹景象可见一斑。同时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朝万历年间,土城世袭长官袁宝台为抵御外来入侵,在土城周边山上修建了四座古军事城堡。1935年红军土城青杠坡战役、一渡赤水,见证了古镇波澜壮阔的战争历史。
土城一直以来受巴蜀文化影响深远,“袍哥”文化在这里落地生根,演绎了一出出精彩传奇。罗幺爷就是最好的见证。据传当时土城拥有规模庞大的袍哥组织,有600多位袍哥。土城袍哥分为“清帮”和“荤帮”两类。“荤帮”组织向烟馆、茶馆等场所收取管理费、保护费,帮人摆平事端和消灾,有点黑社会意思;“清帮”是一般会员,不干暴力和收钱的事。加入“袍哥组织”,不但要讲义气、守规矩,还不能有吃喝嫖赌等劣迹。
罗幺爷12岁起就嗨袍哥,虽不是大英雄,但也在过去时代风光过。从小家境贫寒,懂事起就在东皇、土城、温水一带赶场摆摊,收购药材。17岁父母去世后,独自撑起家庭,挑“担担”,开茶馆,以茶馆为据点,在那里开会、联络、聚集,为茶馆带来生意,而且还为几家茶馆提供保护。20岁时,罗幺爷带着袍哥会兄弟游走江湖,四处拜码头,广交朋友,名声鹊起。后来他主动退出袍哥,自食其力,干搬运工,一干就是三十年。罗幺爷行侠仗义,不欺行霸市,欺凌弱小,为人豪爽,人品深得百姓赞赏。解放后,经组织推荐,他当过土城老街街长,管理街道治安,深得街坊邻居信任。还当过人大代表、人民陪审员。他的袍哥经历逐渐成为传奇,被许多媒体争相报道,还拍摄过电视剧。
晚年的罗幺爷脾气好,日子也过得清闲自在。他一直居住在老街,和儿女分开住。老伴去世后,依然住在老街老屋,时而还在赤水河边练习长寿拳。土城镇政府为了保护袍哥文化,把他家正堂打造成袍哥“堂口”,作为一处旅游景点,再现当年袍哥人家历史风云。海内外游客到这里,都要听他讲述一段当年袍哥传奇故事。尤其是1935年红军在土城这段故事,更是讲得绘声绘色。罗幺爷说:“1935年红军经过土城老街,我无偿腾出房子让红军住。没有床,就把门板拆下来当床用。红军穿的衣服到处都是补丁,穿着草鞋,有的冬天还打着赤脚......”
走在土城老街,迎面就到了罗幺爷的“袍哥会”。这是一幢连排古老建筑,斑驳陆离,木橼灰瓦,木雕花窗,飞檐翘角,见证了这座建筑物的古老沧桑。古建筑临街而建,正面屋檐挂着“土城袍哥”四个苍劲有力大字,大门两边对联写到:“人杰唯追古解良,市民争拜关云长”。记录了土城袍哥时代的风风雨雨。
九月的土城,微风徐来,秋意浓浓。我们仿佛穿越在历史时空的走廊上,但见老街屋檐上“袍哥”旌旗舞动,不由得感慨系之。袍哥虽然不在,但古镇还在,盖碗茶还在,义信还在,精神还在!
本文由(梦幻文章网www.juzisw.cn)转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