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屋后的黄杨
我家祖屋后面不知什么年代长了一棵黄杨。黄杨据前辈们说是避邪生财的吉祥树,按现代观念讲是一种优美的风景树。它有“千年矮”之称,那棵约二丈、高及屋脊的黄杨,树龄不知有多少年。少年时我问过祖父,他悠悠地地捋着山羊胡须,思忖了一阵也说不出是哪位先祖栽种的,只能估计有几百年了。黄杨鲜活地生长着,虽然看不到年轮,但断枝处自然形成的“马眼”还是泄露天机,掩盖不住无数个寒往暑来的漫长岁月。那是一棵优良的白皮树,历经数百年风雨剥蚀,干身还是那样地细腻光滑,似耄耋老人永葆青春的肌肤。和千年松万年柏嶙峋皮层的沧桑美相比,则是造化赋予的另一类颜值美,鹤发童颜般的美。
那黄杨是双干连理,曲折地约呈70度的角斜伸而上。两干粗度、高度均有差别,略粗者稍高,犹如情同手足的兄弟,好像相依相偎的伉俪。依艺术眼光看,十分符合美学标准,主次分明,争让有序,洋溢着诗情画意。而且北侧还有一片茂竹修篁作为背景衬托,那黄杨就不显得孑然而立,倒有鹤立鸡群的视觉效果。
祖屋后的那棵黄杨属瓜子黄杨,叶片为厚厚的革质,有的小孩拿着在额头上一磕,“啪”地一声响。如果折下一段树枝放在火里,则“噼噼啪啪”作响。清明节上坟时,我父亲取几枝放在冥纸里烧,我听着好似响起一串鞭炮。后来我也育有黄杨,摘下叶子在额头上磕毫无声响,剪下树枝烧也听不到响声。我暗自揣度,也许是年份的缘故,几十年的当然没有几百年的革质叶片厚实。由此我联想,人年岁的增长也并不只意味着衰老,也有深厚的积淀、丰富的蕴涵而为自然为社会所用。
黄杨不求索取、不图享受的精神令人钦佩。它脚下的土壤,不管是肥沃还是贫瘠,不管是微酸性还是偏碱性(我祖屋后就是盐碱荒地)都能扎根生长。它虽然喜湿润,但因根须密而长故也能耐干旱。而且,你给予一缕阳光,它就灿烂,眉开眼笑;你把它置于山之阴、水之阳或如居于我家祖屋之后,它也能随遇而安,努力向上迎风争光,反而容易长高。高温酷暑,它不蔫头耷脑,还遮下一片阴凉;冰雪严寒,它不耸肩缩背,淡定地等待春天到来。
人们大多颂扬松柏四季常青、傲寒而屹立的坚贞情操,其实黄杨也终年苍翠。同松柏一样,它虽然也有更新除旧的落叶现象,但是微量的、次第的,在不经意之间,在潜移默化之中。所以我没有看到过祖屋后黄杨整树凋零的赤身裸体,而总是看到它常年郁郁苍苍的英姿,特别是在寒冬腊月千树万树稀疏萧条的时节更显得生机盎然。野外白雪皑皑,待到晴日,黄杨愈发显得青翠欲滴,生气蓬勃。那种傲雪凌霜的精神,完全可以媲美苍松翠柏。元代文学家华幼武咏道:“咫尺黄杨树,婆娑枝千重。叶深圃翡翠,根古距虬龙。岁历风霜久,时沾雨露浓。未应逢闰厄,坚质比寒松。”
家传的那棵黄杨静静地立在屋后,见证了我孩提时代和小伙伴的欢乐。因为在屋后比较隐蔽,北边又有竹林,所以是捉迷藏的极佳藏身之地。夏天荫蔽数丈,是乘凉嬉戏的好场所。个别淘气的孩子用一种很粘的广胶涂在竹竿头子上,悄悄地伸向树缝欲粘住欢畅地叫着的蝉儿,但很难得逞。有一次,不知谁偶尔发现一只猫“嗖”地一下窜上了那棵黄杨,像突然得到启发,孩子们就开始了爬树的玩乐。因为是双干所以很容易攀爬到顶端,然后美滋滋地跨坐在树杈上,嘚瑟地往下看去,玩伴们似乎矮小了。有一次偶然向远处眺望,我竟然看到了骑自行车去有60多里路的狼山,清楚地瞧见那山顶的支云塔雄伟壮观直插云霄,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欣喜欲狂。随后,小伙伴们一个个争先恐后攀爬上去一饱眼福。我的故乡一马平川,长江之畔的狼山虽只有海拔100米略多,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乎没有什么高楼大厦,所以在广袤的平原上狼山的丰姿就一览无余了。还因为那时没有雾霾和沙尘暴,湛蓝的天空下一望无垠,所以远处狼山的雄姿就显得明朗清晰。
1970年末,我应征入伍。离家前还特地到屋后去看了一眼青枝绿叶的黄杨。5年后,我从部队探亲一回到家,就急切地去看时常梦牵魂绕的黄杨。哪曾想,那黄杨已不复存在,连同北侧的竹园也荡然无存。原来,那年头强行开垦隙地种植粮棉,风风光光生长数百年的黄杨就被无情地砍伐掉了,我欲哭无泪。黄杨木质坚硬、致密,温润如玉,但生长缓慢,故难出大料,而我家黄杨主干直径有难得的四十厘米,被锯成板材给我妹妹打制衣箱当了嫁妆,也是无奈下的物尽其用吧。那黄杨还有一些树枝凌乱地躺在角落,我取料刻了印章,透着清淡的香气,雅而不俗。有两枚至今还保留着,色泽从乳白变成了淡黄,黄润温厚,具有象牙效果般的古朴典雅的美感,也算留下了一丝念想。
上世纪80年代起,我喜爱上了盆景,特别是对黄杨盆景情有独钟,或许是有对逝去的祖传黄杨的情结吧。黄杨盆景四季常青,常年可以观赏;叶片细小、光亮,干枝皮色米黄,给人温馨的感觉;枝丫密集,整形后层次丰富;生长缓慢,造型后不易紊乱;还具有君子之风,那沉稳、含蓄的文化内涵,历来为文人雅士所称赞。我侍弄了几件微型黄杨盆景,小巧玲珑,置于掌上把玩,倒也有小中见大的奇妙。我也制作了一些中小型黄杨盆景,雅趣盎然,置于案几观赏,颇有玉树临风的神韵。我还创作了少数大型黄杨盆景,气势磅礴,干脆栽植于庭院中,大有傲视群雄之威严。
作者南峤(本名于锐)